暗黑模式
产品、流量、转化率
概述
所有互联网的生意,说出来就是三个要素:产品、流量、转化率。你从这三个角度去思考你的生意,或者思考互联网行业目前的现象,就会得出很有意思结论。
一个生意赚不赚钱,核心的要素就是投入产出比,只有当投小于产出的时候,生意才是赚钱。
产品实际的毛利润==产品价格 * 转化率 -流量费用
这些减去公司的固定成本支出,就是实际的净利润。
中小互联网公司的成本目前主要有两块,一块是固定成本,就是团队的工资支出,一块是可变的,就是推广费用。
如果在把团队的人员构成进行细分,
支撑性部门:例如产品、技术、客服、管理人员对应的是三要素中的产品和转化率,
业务性部门:例如 销售、地推、营销、市场对应的是三要素的流量
当支撑性部门成本的提高,就相当于降低了产品售价、降低了转化率,当业务性部门的成本的提升,就是流量费用的提升。
那么中小互联网的生意在产品价格、转化率、流量费用三个要素的衡量。
什么是好生意
一个好的生意,必然是产品价格高、流量成本低、转化率高,可以想象一下这是一个什么行业,在互联网行业中,还是很难想象有这种生意的,因为一旦有这种生意,必然是大量的资本入场,最终会把流量费用推高。如果存在这样一个行业,必然有资源限制,导致无法竞争,这样流量成本几乎为零,并且需求强烈,这样转化率高,那么能想到的就是互联网上一些牌照资源的交易。曾经第三方支付牌照交易价格最高到10亿,还有互联网小贷牌照,最高的时候接近1亿。
次好一点的生意是产品价格低、流量成本低、转化率高。流量成本低,意味着竞争少,要么是垄断行业,要么是特殊行业有限制,产品价格低,说明是大众可以接受的或者国家管制的,转化率高说明是刚需或者可供选择的产品少,可能百度网盘是这样的一个生意 ,竞争对手都退出了,百度也把流量限制了,不升会员,下载就没有速度,转化效果肯定好,但是由于存储和带宽成本太高,拉低了产品的价格。
接着是产品价格高、流量成本高、转化率高,这种场景意味要么竞争激烈,要么竞争不激烈,但是流量投放有限制或者没有办法降低流量的成本。只要你去看看百度搜索广告行业限制,就大概能够找出是那些行业,金融和医疗是满足这个条件的。在互联网行业中,和性以及赌相关的,都属于这种场景。因为国家的管制,可供选择的产品就非常少,需求又强烈,导致产品价格和转化率奇高,但由于不能公开的接入广告平台,只能找一些不合规的小平台或者利用平台漏洞做引流,流量的成本非常高,但是即使这样,也算是非常赚钱的生意。
再然后是产品价格高、流量成本低、转化率低,这种场景说明可选择的消费者很少,竞争也不激烈,应该算是一个很小的具体细分市场或者还是在早期的市场。互联网保险早期的获客成本低,产品单价高转化率很低,但是是一个可以赚钱的领域,而随着大量玩家的入场,现在是产品单价高,流量成本高,转化率低,基本上算是亏损的领域。
再往下基本都算是不赚钱的生意了,比如产品价格低,流量成本低,转化率低,这种还好,如果运营的好的话,能赚钱一些辛苦钱,而产品价格高、流量成本高、转化率低 以及产品价格低、流量成本高、转化率低 是互联网最典型的两种模式。第一种就是现在互联网金融、在线教育以及二手车行业,第二种就是分享经济泡沫最严重的时期,不过一些共享充电宝公司,现在的流量成本已经趋向于零了,因为这个这个流量来源于线下网点,并不来源线上广告,所以流量的边际成本递减,也是当初大家没有想到的。当流量成本趋向于零的时候,产品价格低和转化率低的模式,还是可以赚钱的。
现在这个时期,创业停滞。产品的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,竞争越来越激烈,预计接下来流量成本高、转化率低是互联网不可避免的趋势。是否能够抓住早期的市场真空期和流量红利期,才是公司能否做起来的关键,不过难的是找到市场真空期